《自然地理学》教学大纲(2019版) | ||||||||||||||||||||||||||||||||||||||||||||||||||||||||||||||||||||||||||||||||||||||||||||||||||||||||||||||||||||||||||||||||||||||||||||||||||
Physical Geography | ||||||||||||||||||||||||||||||||||||||||||||||||||||||||||||||||||||||||||||||||||||||||||||||||||||||||||||||||||||||||||||||||||||||||||||||||||
2020/04/20 21:22:09 | ||||||||||||||||||||||||||||||||||||||||||||||||||||||||||||||||||||||||||||||||||||||||||||||||||||||||||||||||||||||||||||||||||||||||||||||||||
拟订:张红梅 审核: 批准: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性质与目的 《自然地理学》是集地球科学概论、地质学、气象与气候学、水文学、地貌学、土壤学、生态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学各分支学科内容于一体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在分章节介绍各个圈层的物质组成、形成规律、运动特征及空间分布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探讨各个圈层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用以指导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达到人类生存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该学科是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为后期学习其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三、课程目标 目标1:具备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目标2:接受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和良好的专业技能训练,具有一定的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具有解决复杂水文与水资源工程问题的工程基础知识,并能将其应用于工程问题; 目标3:了解地理科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有较好的科学研究修养;能针对特定需求合理地确定复杂水文与水资源工程问题的设计目标; 目标4:立足于地球表层特征及其变化、自然资源管理、环境保护、3S技术等知识体系和实践技能,能在相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自然地理过程与环境变化等领域的科学研究,以及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科技专门人才; 目标5: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不断更新和拓展自身的知识和技能; 四、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分析
五、教学内容与进度
六、教学方法 1、讲授法。阐述基本原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向学生阐述相关知识的基本原理、基础技术方法和前沿领域进展;课堂讲授穿插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励学生思考;利用录像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强化讲课效果。 2、问答法。配合讲授法应用,在讲授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时,实时提问,采用问答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效果,训练学生思维和交流表达能力。 3、案例教学法。结合案例分析,加强学生自然地理学气象、水文、地貌、土壤、综合景观规划的认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讨论式教学。在讲授部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以及工程实际问题时,结合案例教学法开展讨论式教学。分小组讨论和班级集体讨论两种形式,学习新知识前布置预习任务,落实讨论形式,通过讨论激发学生对解决复杂工程实际问题的理论知识学习思考。课堂讲授注意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励学生思考;利用投影、幻灯、录相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强化讲课效果。 5、翻转式课堂教学。让学生预习或查阅文献资料,归纳总结并报告。翻转式课堂教学与小组学习和讨论式教学等相结合,主要培养学生主动获取领域前沿领域知识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国际视野和交流表达能力。 6、综合应用提高法。以课堂讲为主,并以实验课、课外作业、生产实习等教学环节作为课程学习的补充,理论教学与实验训练结合,增强学生自然地理学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加强区域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七、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方法 课程考核方式分为期末考试和平时成绩两部分,占比分别为70%、30%。 期末考试为闭卷考试,题型主要为填空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等。根据课程目标设定题目分值,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成绩依据试题的标准答案与评分标准进行判定。 平时成绩构成主要包括四个部分,课堂表现成绩、作业成绩、小测验成绩,以及实践参与效果。平时成绩满分为100分,四个部分的占比分别为30%、30%、20%和20%。课堂表现主要根据学生出勤、参与问答和讨论、学习笔记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作业成绩主要根据2-3次书面作业情况综合评定。平时成绩的评定严格按照《地球与环境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生课程考核平时成绩管理的规定》(地环政[2018]39号)文件要求执行。 八、主要参考资料 1、伍光和等. 自然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4). 2、刘南威. 自然地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2) 3、刘本培. 地球科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 4、宋春青. 地质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 5、周淑贞等. 气象学与气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 6、严钦尚等. 地貌学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 7、管华等. 水文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1) 8、黄昌勇等. 土壤学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1) 9、刘南威. 综合自然地理学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1)
| ||||||||||||||||||||||||||||||||||||||||||||||||||||||||||||||||||||||||||||||||||||||||||||||||||||||||||||||||||||||||||||||||||||||||||||||||||